x 广告
当前位置: 聚焦 > > 正文

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(第一期)

2023-08-12 18:53:35 来源: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

前 言

为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,2023年,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。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,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,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,聚焦移风易俗,突出成风化俗,着眼于乡镇苏木、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,从小切口、多视角、多层面入手,既阐述背景成因、又展示具体举措,既分析工作成效、又解读推广理由,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,具有接地气、可复制、易推广等特点。


(资料图片)

入海为尊·向海而生

——呼和浩特市开展集体“海葬”活动案例

一、基本情况

传统的墓葬等安葬方式大量浪费土地资源,不仅耗费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。近年来,通过对移风易俗等理念的大力宣传,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,而海葬作为一种更加绿色、环保和经济的葬礼方式也应运而生。2019年,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公益性海葬活动,群众反响热烈,认可程度较高,为了满足群众的殡葬服务需求,2023年,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。

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于2023年5月9日举办的骨灰集体海葬活动。

二、主要做法

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部署,呼和浩特市积极深化殡葬领域改革,开展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工作,稳步推进惠民、绿色、文明殡葬改革,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。

2023年5月10日,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、吉他、电钢琴的演奏声,呼和浩特市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正式开始。在一簇簇洁白菊花点缀的海葬广场上,112名逝者家属每人手捧鲜花,带着对亲人最深沉的追思,在此送别亲人最后一程。公益海葬活动所使用的海葬坛是由陶土制作而成,遇水2-3分钟后缓缓沉入海底,预计1-2天就会降解,最终和海沙融为一体。

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于2023年5月9日举办的骨灰集体海葬活动。

“人来于自然,又回归自然,最后融入自然。很感谢政府举办这次活动,还为我们减免了海葬服务相关费用,让我们能够完成老人遗愿,千条江河归大海,水是相通的,今后无论身处何地,有江、有河、有海的地方都可以寄托思念。”参加2023年呼和浩特市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王先生说。

一是广泛宣传。为了做好本次公益海葬活动,呼和浩特市提前谋划,积极与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沟通协商,拟定活动相关事宜,于2月下旬在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官网、公众号和青城融媒体发布了举办“公益海葬活动”的预通知,并制作发放了宣传册,不断增强群众的知晓度和认可度。

二是落实责任。选派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海葬报名申请、火化证与骨灰寄存证等资料的审核工作,并在活动前一周由分管局长召集参加活动的逝者家属召开专题会议,重点强调交通安全、出海安全等事项,同时与家属们签订海葬协议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,确保家属知情同意。

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于2023年5月9日举办的骨灰集体海葬活动。

三是周到服务。为了给逝者家属提供最周到的服务,建立了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微信群,工作人员将海葬注意事项,酒店住宿安排建议、交通乘车建议都进行了详细告知,并为逝者家属购买保险,在海葬活动全程都有工作人员陪同,及时回应逝者家属需求。

四是免费参与。本次海葬费用均由呼和浩特市负责,逝者亲属可以免费报名参加。

三、主要成效

一是群众认可度逐步增高。2019年,呼和浩特市第一届公益性海葬活动共有22位逝者家属报名参加,到2023年,报名参加第二届公益性海葬的逝者家属已增加至54位,海葬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逝者家属们的高度评价,海葬作为一种新的丧葬形式,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。

呼和浩特市海葬现场。

二是移风易俗成效明显。呼和浩特市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、减轻群众负担、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,不断培育现代绿色殡葬的新理念、新风尚。同时大力弘扬孝亲敬老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尽孝心,亲人逝去后不大操大办、不相互攀比,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。

四、推广理由

一是海葬是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方式之一,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二是海葬仪式既简朴又隆重,既做到了让逝者有尊严,又让家属得慰藉。

三是海葬冲破了传统的 “入土为安”观念,又继承了人从自然中来,又回到自然中去的朴素价值观念,在现有节地安葬方式中最易于被接受。

呼和浩特市海葬现场。

[责任编辑:章颖慧]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极直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